极目新闻记者 曹洋

通讯员 喻茜 吴萍

实习生 魏伊琳


(资料图片)

为了降血糖,糖友婆婆自行将药量翻三倍却仍不管用,就医才发现,原来自己是踏入了“血糖陷阱”。

医生给患者检查(通讯员供图)

77岁的熊婆婆是老糖友,多年来一直服用降糖药来控制血糖,她经常自己在家监测血糖,凭经验根据血糖高低来加减降糖药物。近日她测血糖时发现自己的血糖升高,空腹血糖达到10mmol/L,于是增加了降糖药物剂量,但奇怪的是降糖药从半片增加到一片半,血糖没有下降反而升到12mmol/L,于是她赶紧到武汉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就诊,接诊的副主任医师管雅文仔细询问熊婆婆发病及治疗全过程,发现她每次只查空腹血糖,很少查餐后血糖,她觉得空腹血糖正常就代表血糖控制好了。在管雅文的指导下,熊婆婆监测了凌晨3时左右的血糖,发现当时血糖居然低到3.2mmol/L,已经出现低血糖。

“这是一个‘血糖陷阱’,叫做‘苏木杰现象’。”管雅文解释道,苏木杰现象是由于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过量而导致夜间低血糖反应后,机体为了保护自身,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使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分泌增加,血糖出现反跳性升高。表现为夜间低血糖,空腹高血糖,简单地说,也就是血糖“先低后高”现象。

熊婆婆服用的降糖药是一种长效促泌剂,容易导致低血糖发生,而且检查还发现她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还不到50,因此对药物更敏感。她不断增加药量,这才发生了“苏木杰现象”。经过老年综合评估并结合熊奶奶血糖特点,管雅文为她调整了药物,她的空腹血糖和夜间血糖都达到正常范围。

管雅文提醒,老年人用药,安全要排在第一位,避免低血糖发生是降糖治疗首先要考虑的,注意规范使用胰岛素及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避免过量及不正确使用,注意避免过度节食控制血糖,还要避免过量运动以及空腹饮酒或大量饮酒,这些都是可能导致低血糖的因素。

更多资讯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老年健康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关键词: